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北方的发展迅猛,涌现出了如东小棚、山东大棚等成功的养殖模式,他们的这些养殖模式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华南地区借鉴和学习的呢?日前,在“粤海杯”第二届广西冬虾养殖探索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院的王雷博士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分享。
北方地区白对虾养殖概况
北方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从历史和规模来说都不如南方地区,但它累积的问题也相对较少。和南方相比,北方养虾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如南方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年病害也逐渐北移。
尽管养殖形势好于南方,但2015年北方养虾也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像江苏如东等一些传统的养殖区普遍亏损。先来看2015年北方的养虾成功率概况,江苏如东地区:第一造虾部分成功,但虾价不理想;第二造普遍难养,综合来说全年有约85%以上的虾农亏损。华北地区:前期养殖形势较为稳定,但连续暴雨天气后发病剧增,全年平均成功率只有2-3成。山东辽宁的温棚车间养殖:第一造85%以上成功,但第二造普遍收益不佳。
北方采用封闭式养殖系统居多,目前典型的养殖模式包括:温棚车间养殖模式、淡水封闭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等。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模式。
温棚车间养殖模式
温棚车间养殖模式主要分布是在山东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以及辽宁等地,近三年发展迅猛,单单是烟台的海阳市就有150万平方米以上的温棚养殖面积。
温棚车间养殖模式的特点,一是占地少、养殖密度高,单位产量可达3-15kg/平米;二是可反季节多茬养殖,一般可养2-5茬,能避开疾病高发期及上市集中期;三是温棚的各项条件人为可控,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能大幅度减少环境突变比如暴雨、气温突变等影响;四是病害相对易控。
温棚车间养虾模式是设施养殖的雏形,是水产养殖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水资源消耗会导致地下水枯竭;二是养殖污水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造成排放污染;三是水质难控,特别是有机质浓度高,亚硝酸盐常常高达2-3mg/L以上;四是病害不能完全避免,白便、肠炎等也时有发生;五是养殖成本较高。
如东小棚土池养殖模式
如东小棚土池养殖模式的优点是建造成本低、反季节养殖能错开上市高峰期、天气影响小特别是温度好控制、易管理等。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使用地下水,相对干净无污染;低盐度,平均在5-8度之间;池塘面积小,普遍是400-600平方米一个池塘;水浅,平均水位60-80公分;不排污但微流水等。
前几年如东养殖模式成功率高,利润大,吸引了不少跟风和投机养殖户,今年如东的小棚养殖模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些缺陷也开始显现出来,未来需要做出调整。
生态养殖与混养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山东东营的河口区,约有海水养殖面积15万亩。这种模式以投放当地培育的土亩为主,也有少量投一代亩,放苗密度1-2万/亩,养到大规格再出虾。
混养模式在江苏连云港、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均有,混养的品种有淡水鱼,也有海参、罗氏沼虾等。
生态养殖及混养的模式产量虽然低,但相对稳定,风险也比较小。
封闭式低盐度池塘养殖模式
主要分布在山东滨州市的博兴县、东营部分地区等。这种模式只养一造,一般是用面积小的土池养殖,放苗前先淡化标粗,放苗密度约5万/亩,全程封闭养殖,不排水只补水,一般要求投放优质的虾喂和投喂优质的饲料,每日实时监控水质,完全依靠精细化管理。这种模式一般是集中放苗和集中出虾,因此价格相对差一些,另外它的池塘污染也逐渐严重,未来需要注意调整。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在山东、天津、江苏和浙江等地都有,以试验性养殖居多,规模运行的很少。它的特点是全封闭养殖、零排放、设施化、自动化、可控性很高、产品安全。但它的运行成本高昂,目前的虾价很难支撑规模化养殖。
北方养殖模式的启示
北方养虾呈现出养殖模式多元化的特点,各地都会根据池塘面积、水源、气候和技术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模式都可控,而且要求精细化管理,这也是他们养殖成功率高的一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