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育银鲫的养殖过程中,粘孢子虫病是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实施2012 年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异育银鲫作为主推品种,部分养殖塘口发生了孢子虫病,做了很多工作,才使损失降到最少。现就此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粘孢子虫为最常见的寄生虫,形成孢囊引起鱼病,造成病鱼死亡。粘孢子虫的孢子外面壳片,可以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药物会被孢壳阻挡在体外,无法渗进虫体内部而起到杀灭作用,所以短时间内彻底杀灭孢子虫比较困难。通过实验室解剖诊断,导致异育银鲫发病的孢子虫常见的是碘泡虫属的一些种类,也有一些其他种类的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如单极虫病、肤孢虫病、粘体虫病等等。
主要症状:在体表、鳃上、内脏器官或者肌肉组织中形成孢囊,分布极为广泛。
产生危害:夏花鱼种鳃上形成许多白色点状或瘤状孢囊,不仅寄生组织被破坏,还会妨碍鱼种呼吸而致死,患此病的鱼,在池塘缺氧时死亡率最高。寄生于内脏器官的孢囊可使脏器受压迫,影响脏器功能,严重时会引起脏器糜烂进而导致败血症。寄生于肌肉组织的孢囊因为部位不同有不同危害,如寄生于脑、上下颌和咽喉部位,会使肌肉组织糜烂成糊状迅速导致暴发性死亡。例如唐集镇、涟城镇的夏花培育阶段暴发的肌肉碘泡虫病,7~8月进入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10月仍有病例,发病池鱼死亡率高达20%~30%,损失很大。寄生于体表的孢囊致死率不高。唐集镇夏末秋初的成鱼上市前暴发的圆形碘泡虫病,发病池感染率高达40%~60%,病鱼头部、鳍,鳃弓上形成大大小小的乳白色豆状或米粒状的孢囊,有的一尾鱼身上多达数百个孢囊,严重影响了销售价格。
预防措施
1. 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措施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认真浸洗消毒;发病池改换品种轮茬养殖,如养殖湘云鲫等;提前杀灭和控制水体中的孢子虫;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
2.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杀虫,减少感染机会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为缺氧加重病情。
3. 投喂优质饲料,培育健康鱼种,提高鱼体抗病力。
4. 防止加水带入传染源,应该选择可靠安全的水源注水,大量加水后要用杀虫剂杀灭水中可能存在的孢子虫。
5. 发病后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保护健康鱼,严禁滥用药。对病鱼治疗要内服药与外用药并重,坚持足够疗程,有并发症和继发感染时,要准确诊断,有针对性地用药。
6. 争取对引进的鱼种进行检疫,了解引进鱼塘的详细情况,防止鱼种带进病原。
7.重视对病死鱼深埋处理,防止遗弃在池塘或岸边成为传染源。
治疗方法
我们总结养殖户中治疗效果较好的一些措施,介绍如下:
1. 彻底清塘。有条件清塘的池塘,用足量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对预防发生孢子虫病有很好效果;也可用敌百虫1g/m3清塘。
2. 鱼种放养前用500g/m3生石灰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大部分体表的孢子。
3.从0.5g/m3 晶体敌百虫,0.5g/m3硫酸铜加0.2g/m3 硫酸亚铁,0.3~0.4g/m3 季胺盐络合碘中选择一种或数种分别轮流全池泼洒,对杀灭水体中和病鱼体表的孢子虫有一定效果,用胺硫基烷复合剂0.1g/m3 全池泼洒,隔2~3 天泼一次,连续2~3 次,同时饲料加1g/kg 胺硫基烷复合剂投喂,有较好疗效。
4. 内服左旋咪唑和氯苯胍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预防用量为2~4mg,每天一次,连用20 天;治疗用量则加倍,每天分两次投喂,三天为一疗程,连用2~3 个疗程。
5. 饲料添加甲苯咪唑5g/kg,连喂3~5 天,可以缓解病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6. 可用用80mg/L 的高锰酸钾浸洗15 分钟。
7. 用槟榔拌饲料投喂,每千克摄食鱼用20~40g,每天一次,连用15 天,有预防作用。
短时间内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重视平时预防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也可以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