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加州鲈的诺卡氏病,但是当地的渔药店给诊断成孢子虫病。发病一个多月,损失惨重,直到气温下降死亡率才降下来。在这期间,用了各种杀虫药,如孢子虫内服药、外用菊酯、敌百虫等等。细菌病当成虫病治,南辕北辙,可想而知其效果如何。
生鱼突眼(脓包引起的突眼)
加州鲈突眼
生鱼慢性感染会有竖鳞和肛门红肿的症状
生鱼内脏有白色结节
生鱼肾有白色结节(鳔后面)
加州鲈内脏的白色结节
加州鲈烂身型(和其他细菌性烂身区别是,诺卡氏菌的烂斑有脓包)
生鱼疥疮,表皮完整,内有脓包
需要说明的是,有报道称有诺卡氏和孢子虫并发的现象,但是我们在现场多次碰到这种状况,并未发现孢子虫。
这种诊断错误的现象并非个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聊聊这个病的诊断。
诺卡氏病的症状多样,容易混淆。突眼、肛门红肿、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烂身、脓疮……如图是诺卡氏菌病的现场诊断。
水产养殖情况复杂,尤其是高温季节,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并发的状况。而且如果想确诊可能需要实验室的方法。
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中,是条件致病菌。发病率高也和投喂冰鲜鱼有很大关系,冰鲜很容易带菌。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潜伏期很长,等发现明显症状的时候,感染率已经较高了,加上这个病的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而且容易复发,使得养殖户失去耐心,胡乱用药。
所以这个病关键在于预防。
1、彻底和定期对池塘和水体进行消毒,减少水体有害菌。
2、尽量少喂冰鲜。对于鲈鱼等目前人工配合饲料还不完善的鱼种,我们强烈建议冰鲜和颗粒料配合投喂,定期用颗粒料加上药物进行预防,也有利于发病时鱼的治疗。
3、注重鱼的保健和优良水质的保持。既然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抵抗力下降和水质恶化以及鱼体出现创伤(比如收鱼、分塘、被寄生虫感染等)的时候鱼才会被感染。
4、通过这次的走访,我们发现大多数塘口(生鱼、加州鲈)多少都有诺卡氏病的发生,但管理得当(注重保健、调水、抗应激)的,发病率很低,死亡率也很低,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5、由于病程长,尤其到发病后期,一般鱼体质已经瘦弱,容易出现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此时如果一味杀虫,常常发现反复杀,反复出现。所以适当杀虫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要额外注重体质的增强和水质的调节。反复杀虫极不可取,反而容易造成鱼的体质下降和水体破坏,长期来说,不利于病的控制。
6、建议:
(1)定期添加保肝、抗应激药物,增强鱼的体质。
(2)定期使用生物底改、活菌调水,保持水质稳定。
(3)定期用碘制剂消毒,尤其是放苗期间以及对鱼进行操作的时候(比如出鱼、分塘)和出现寄生虫病尤其是锚头蚤之类能造成明显伤口的寄生虫时。
(4)寄生虫的预防建议内服杀虫药,少用外用杀虫药,减少对水质的破坏。
(5)抗生素建议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用的。特别提醒,需要较长的疗程,建议至少投喂敏感抗生素10-15天。
(6)随时观察,防止复发。
想区别诺卡氏和孢子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显微镜镜检:
在显微镜下,白色结节有时候会和血细胞和免疫细胞混在一起
鲫鱼鳃孢子(瓜子状,有两个极点)
鲫鱼肤孢子(瓜子状,有一个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