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已研发出1种刺激隐核虫全虫油佐剂疫苗,对海水鱼类的有效保护率达到85%以上。
近日,著名水产网络红人@“少数派”发表了一篇题为《终于,她还是出现了》的文章,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围观。原来,他所指的“她”是指金鲳鱼的“死敌”——海水小瓜虫。每年8-9月份,特别是台风过后,海水养殖鱼类中无一例外地均会出现小瓜虫病。病害暴发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让鱼全军覆没,以至于养殖户每到这个时间段都会提心吊胆。
《农财宝典》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有科研单位已经研发出1种刺激隐核虫全虫油佐剂疫苗,对海水鱼类的有效保护率达到85%以上。这或许可以成为海水鱼养殖户的福音。
据了解,海水小瓜虫(学名:刺激隐核虫)是一种海水鱼类专性寄生虫,寄生于鱼的腮、皮肤、眼、舌等部位,病灶部位会出现边缘明显的“白点”,俗称“白点病”,它引起的病症和淡水小瓜虫病引起的病症类似,故称其为“海水小瓜虫”。海水小瓜虫病主要流行于水温在25-30℃的春秋两季,即每年3-4月和8-9月,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容易暴发刺激隐核虫病。海水或咸淡水的池塘饲养的鲈、鲻、梭鱼、真鲷、黑鲷、石斑鱼、东方鲀、牙鲆都常发病。网箱养殖水流不畅、水质差、有机质含量丰富、高密度养殖、台风影响、鱼群体况差时最容易发病,且传播迅猛,往往波及整个海湾所有养殖鱼。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海洋鱼类通常也有海水小瓜虫感染,但很少发病,常作为病原携带者。
“海水鱼一旦发生海水小瓜虫病,治疗很困难。但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治措施。”中山大学教授李安兴介绍,一是改善养殖水环境。养鱼池放养前彻底清理,以漂白粉消毒,然后进行干燥或阳光暴晒处理,以杀灭池底和池壁残存的虫体包囊。池塘或室内鱼池等封闭式水环境中,应在刺激隐核虫病发生早期进行大量换水,进水口配置过滤装置,过滤杂鱼、虾和水草杂物,减少刺激隐核虫随这些生物带进池塘的可能。“在海水网箱养殖等开放式水体中,将发病和将要发病网箱拖到水体流动较好、海水深度超过10米,水质较好的海区暂养,可大大缓解海水小瓜虫病引起的危害和死亡。”
二是加强营养,增强鱼体抵抗力。在海水小瓜虫流行的季节,通过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从提高鱼类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入手,防止刺激隐核虫病发生。如投喂鲜活饵料,投喂前用淡水浸泡5min-10min。
然而,李安兴也表示,鱼一旦发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采取措施有一定效果。幼虫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对硫酸铜和福尔马林等药物比较敏感,故用药最好在夜间进行,以便杀灭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幼虫。”
疫苗能不能解决问题呢?李安兴告诉记者,免疫防治已经成为海水小瓜虫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我们已成功开发了1种刺激隐核虫全虫油佐剂疫苗,对海水鱼类的有效保护率达到85%以上,有效保护期达到3-6个月以上。”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疫苗防治是否有效?李安兴坦言,刺激隐核虫疫苗的研发还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商用疫苗的问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