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心主任徐跑(左二)、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左一)在广州良种基地现场指导罗非鱼良种选育技术。
7月16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主任徐跑、中国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等专家一行到淡水渔业中心广州良种基地——广州市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工作,此次前来主要是了解上半年选育的四个家系的罗非鱼原种的生长情况,以及指导广州良种基地的罗非鱼良种选育工作。 “目前罗非鱼产业有个误区:养殖户有时会被误导,片面追求单一个体生长速度,而忽略了整体的产量”,徐跑表示,养殖最终是追求群体的产量。个别个体生长速度快,不代表整体的生长速度,“而有苗种企业在宣传时,拿生长速度最快的鱼来作宣传亮点,这是在误导养殖户。” 徐跑表示,近两年罗非鱼病害频发,淡水中心罗非鱼选育专家组在关注生长速度同时,针对鱼苗的抗逆性、抗寒性、抗病方面都做专门选育工作,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他建议企业不应过度单一追求生长速度,因为要把一条鱼的生长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把鱼种的成活率提高5%,在操作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例如把鱼的成活率从90%提高至95%,整体养殖效益就会大大提高,这比提高鱼的生长速度更实际,效益更高。 因此,针对市场上种苗场多而乱的现象,徐跑建议养殖户,挑选种苗时,关键要看种苗场的亲鱼来源,这个是根本。
今年以来,罗非鱼病害频发,包括小规格鱼的发病,是否系链球菌感染发病,杨弘告诉笔者,“目前,从海南等地采样检测结果来看,并非全部检测出链球菌,包括去年珠海罗非鱼苗病,虽然症状上有链球菌的病征,但病鱼并没有检测出来链球菌,因此,不应吧所有的罗非鱼病害都归为链球菌。”杨弘指出,罗非鱼病害治疗的难度在于,罗非鱼病害基础研究工作时间不长,很多问题没有研究透彻。近年来,罗非鱼病害要么不爆发,一爆发都是大规模发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也在密切关注。
杨弘认为,目前产业存在研究人员被不断变异的病原体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我们应该重视营养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罗非鱼自身对各种病害的免疫功能的源头做起,提高罗非鱼的抗病力。这方面的工作,淡水中心已经有人在做,但杨弘同时也指出,如何把营养、饲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依然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饲料厂目前不愿意去做这些工作,因为他们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而对于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疫苗免疫,杨弘介绍,实验证明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注射疫苗,免疫保护可以达到5-6个月,但同时也还存在两方面的困难,首先,注射疫苗操作过程中工作量大,成本高;另外,病菌同时也会产生变异,产生抗体,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罗非鱼链球菌受多综合因素影响,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而大规模爆发时,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大,在目前的情况下,杨弘还是建议养殖户选择优良种质的鱼苗,降低养殖密度,改善好水质环境来预防,一旦发生了大规模发生病害,应暂停投料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