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洞穴病”,是严重危害鳖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穿孔病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流行时间长,常与腐皮、疖疮病并发,发病率高,并能引起大量死亡,是目前养鳖者遇到的难题之一。
穿孔病的病原已分离到产气单胞菌和产碱菌(1995)两种。导致穿孔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可能是: ①饲养环境恶化,如水质恶化得不到及时改善,病原菌大量孳生、致病力增强时,鳖体受伤易感染此病; ②也有认为是由于维生素缺乏和饲料腐败引起的饲料性疾病,再由病原菌感染所致; ③或许由白点病、腐皮病、疖疮病等疾病的恶化逐渐形成的。
1.诊断
外观检查,病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可见有大小不等的洞穴,有的洞穴塞满了腐败的分泌物;裙边烂缺,有的洞穴甚至烂穿甲板和,内部骨骼;快死亡的穿孔病患鳖,腹部出现严重血斑;解剖观察,病鳖肝、胰、脾肿大,呈化脓性淤血,颜色趋紫黑色,口腔、咽部淤血发黑,肺呈紫黑色。
2.防治
①保证饲料质量,不喂腐败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定时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用高敏药物对患病鳖,按内服和外消毒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治疗,如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治疗时,每天每千克鳖重用10~20万单位拌饲料投喂,连喂5~7天,同时每立方米配合用50~60克生石灰或25~40毫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杀菌,有明显疗效; ③对有疖疮的病灶,必须清除病灶中的脓状物质后,再进行治疗,病重的必须采取隔离治疗,以免重复感染; ④每千克鳖,一次性腹腔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10~20万单位,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