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养鱼户反映,用药治病好几次都无效,个别的还造成药物中毒,详细了解清况后才发现是鱼药使用不当。正确使用鱼药应把握以下几个细节: 1、认准病症 不同药物防治不同鱼病,治疗鱼病时,应对病症进行正确的诊断,对症下药,才能发挥药物作用,收到治病效果。一般来说,不同病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但也有一些鱼病,症状相似成相同,但病原不同,必须仔细诊断、区分,才能选用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2、药物性能 鱼药可分为化学药品和中草药两大类,这些药物都有各自的理化特性,若忽视其特性,尽管药物对症,用法正确有时也会无效。例如漂白粉,在空气中易潮解而失去有效氯;生石灰时间长会转化为粉粒状的碳酸钙而失效;溶解硫酸铜水温不能超过60℃,而敌鱼虫则必须在60℃以上水中浸泡。 3、药物用量 凡药品都有一定的作用浓度,小了无效,大了会引起中毒,应准确测量鱼池面积和水深,计算出池水体积(内服药应较准确地估计鱼池中鱼的体重),再按用药浓度换算出用药量,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发挥药物作用。同时,鱼池环境、水质等对药物也有一定影响,水肥,污染重的要适当增大用药量。 4、用药方法 应根据病原种类,药物性能和鱼体情况确定用药方法。体表寄生虫类适宜泼洒治疗,消化道类寄生虫则应内服;细菌病一般用泼洒法治疗。能溶的药物既可泼洒,又能内服,不溶的药物只能内服。鱼已丧失摄食能力,则应泼洒治疗,鱼有摄食能力宜内服。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不能同时用,如杀虫类和生石灰。总体来说,内服作用较泼洒完全;病原主要侵袭的是鱼体表,则应泼洒,病原主要是侵袭鱼体内,则宜内服;预防鱼病则泼洒、内服相结合较好。同时鱼生病往往是几种病原体同时作用的结果,治疗时应先虫后菌,即先治寄生虫后治细菌病,以免重复感染。在一个鱼池中还应尽量避免重复用药以免使病原产生抗药性。 5、用药时间 根据药物种类和病症确定用药时间,治寄生虫病在上午10时左右,此时病原生命力弱,易杀灭;细菌性病宜下午2时左右进行,此时水温高,溶氧丰富,药物作用力强,易氧化的应在阴天或傍晚使用,如高锰酸钾,药饵应在每天投喂的前两次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