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优良的养殖环境是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 大菱鲆属冷水鱼类,水温超过24℃时则需用地下海水勾兑或在短时间情况下以遮阴、加冰和制冷等措施来解决高温问题。养殖用水需要经过严格的沙滤或紫外线消毒后才能使用,以去除水中大颗粒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使养殖过程顺利进行。水质管理除每天检测水温、溶解氧、盐度、PH、氨氮等因子外,还需经常以平板记数法跟踪养殖水体中微生物总数含量,以达到病害监测与预警作用。当养殖水体中细菌含量达到1.0乘10,!!!应加大换水量或采取分池降低养殖密度、预防用药等措施。 2.保持池底清洁是养殖大菱鲆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菱鲆是底栖鱼类,而且需要近一年的养殖时间才能上市,所以池底清洁对养殖大菱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防止投饵过剩、加强池底吸污和自动排水清污是保障池底清洁的重要方法。 3.养殖密度要与养殖水质环境、设施条件和养殖经验相适宜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引起鱼体长时间的应激反应,造成抗病力下降,最后导致疾病发生。在我国,以目前的养殖条件来说,一年龄内的大菱鲆养殖生物量以15-20公斤/平方米为宜。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鱼体的增长,池底的日益污染,采取分池、倒池等措施来降低密度和清除池底有机物、有害微生物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在倒池过程中,应避免鱼体受伤,也可结合施用烂鳍抗菌素(鲆乐二号)浸泡1-2次,以保障鱼体不受感染。 4. 把好饵料关,杜绝鲜杂鱼携带病原 目前养殖业者多以干颗粒和湿性颗粒饵料喂养大菱鲆,但特别指出的是湿性颗粒饵料中所添加的杂鱼新鲜度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也正是这些不新鲜杂鱼是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重要病原的载体。因此,对饲料源之一的鲜杂鱼进行微生物检测和消毒处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5.卫生操作管理是防御疾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车间应备有消毒池或消毒缸,每日将工具消毒、凉晒一次。为防止传染,工具应尽量做到专池专用,若需串池共用时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使用。个别池子出现病症后,应迅速隔离,病鱼不得污染其它池水。保持养殖车间的地面清洁、干爽,经常用漂白粉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 6.切断病菌来源是防御疾病的重要手段 除了把好水源、饵料关以外,购买的鱼苗也可能是病源的携带者。因此,当购买鱼苗时应选择体色正常、大小一致、活跃的鱼苗,同时进行健康状况及携带微生物检验,防止重要疾病病原携带入池(场)。 7.加强疾病检测体系建设,做到无病预防,有病及时治疗 大菱鲆养殖是国内新兴起的一个行业,养殖业者对养殖技术工艺和病害防治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较少,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另外,应装备必要的水质测定仪、疾病诊断仪器设备和工具等,建立疾病检测实验室。养殖技术人员要经常观察鱼的体色、运动状态、摄食及病灶发生情况等。当大菱鲆出现体色变化、摄食量减少、生长变缓、散群、游泳异常、池底出现白便等现象时常常是疾病发生的征兆。一旦发现上述非正常状态,应及时将病鱼捞出隔离并进行剖检,以确定病因。对疾病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8.做到对症下药,合理施药 正确诊断是对症下药的前提。对于某些病症,单凭肉眼和经验难以判断其病因,故需采取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化验。疾病的种类、病症轻重、病灶部位、鱼体健康程度和水质条件均会影响到施药方案(用药剂量和给药方法)的制定。正确、合理的施药才能保证良好的药效。药物浸泡法是针对外部感染症和当病鱼不再摄食的情况下采取的治疗措施,而口服法则是对体内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症采用的一种给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