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育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鱼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诸省、市,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甚,在华北地区也有发生。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严重影响草鱼养殖。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名呼肠孤病毒。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灰白色带。主要症状表现在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出血或充血。体表出血大多在鳃盖、鳍条和腹部,严重时,口腔、眼眶、头部也可出血;大多数鱼在剥去鱼皮后,可见肌肉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因充血而呈红色;部分病鱼则表现为肠壁、肠系膜、周边脂肪和肝、脾、肾、鳔等组织器官点状或丝状出血、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需无食物,但很少有气泡或黏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病。上述症状可在个病鱼中交互出现。发病规律: 通常疾病发生于6月下旬至9月中旬。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以及麦穗鱼等。从健康鱼感染病毒到疾病发生需7—10天,一旦发生,常导致急性大批死亡。防治方法:本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1, 坚决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毫克/升生石灰消毒2, 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6厘米以下的鱼种,腹腔注射0.01浓度疫苗0.2毫升左右,8厘米以上的鱼种为0.3-0.5毫升;20厘米以上的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3, 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0.3毫克/升或漂白粉0.1-0.2毫克/升。4, 发病后治疗,先用上述(3)所述方法全池泼洒后,再用中药大黄粉,按每100千克鱼体重量用0.5-1.0千克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一天一次,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