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鱼虾适宜的pH值为6.5~8.5,鱼虾最适宜的pH值是7.5~8,呈弱碱性。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pH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6.5,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载氧能力,造成因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ph值同样对泥鳅苗种的培育有着重要影响,但与鱼虾相比,泥鳅对ph值高低的范围有所不同。
以下,我们通过两口面积、水深相同的池塘进行对比试验,时间为五月初。简称一号池、二号池。一号池、二号池的面积均为一亩,水深均为一米。
放苗前(苗种为水花),通过有机肥讲ph调节为7.8。ph在这个数值时,可将水花投入,水中微生物属于慢性暴涨状态,不与水花抢食氧气,并且此时水中微生物可满足水花生长的需要。
第一天到第三天,不投放任何饵料,由于水花新成代谢产生的排泄物刚好能满足微生物的营养,所以此时一二号池的ph值都波动值在7.4—7.9之间,属正常。
第四天,一号池开始投喂适量的轮虫,此时二号池开始投喂40个蛋白的开口饲料。
第五天,傍晚测ph值时,一号池ph值在7.6,属正常;而二号池ph值在8.1,属偏高。原因分析:轮虫属活体饵料,对水质影响不大;二号池ph偏高是由于饲料残留引起的水质变化,从而导致氨氮上升,ph值也随之升高。此时水花通过五天的生长,达到0.5—0.8cm,一二号池苗种大小无太大差别。
第六天到第七天,按照之前的方法投喂,到第七天傍晚时,一号池的ph值在7.8,属正常,苗种长势正常,大小均匀,长度在0.8—1.0cm之间;二号池的ph值在8.4,继续偏高,苗种长势出现大小不一,长度在0.5—1.2cm之间。原因分析:一号池,使用的是活体饵料,没有饲料残留,对水质影响不大;而此时,二号池,投喂40个蛋白产生的饲料残留与苗种体内的排泄物不断堆积,从而导致氨氮偏高,ph值也随之上升。
第八天到第十天,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投喂一号与二号池。在第十天傍晚测ph值时,一号池的ph值稳定在7.9,属正常,苗种长势正常,大小均匀,长度在1.5—1.8cm;而此时二号池的ph值接近9.0,属于中毒,苗种长势出现明显差异,长度在0.7—1.9cm之间。
原因总结:一二号池在十天的实验对比中,随着ph值的波动,苗种的长势也出现了不一样的生长情况,所以从水花到寸苗阶段,培育合适的活性饵料,对于控制ph以及均衡苗种的长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