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颡鱼的养殖户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养殖技术多好,一塘鱼养到最后都有一定比例的“毛毛鱼”(30尾/斤左右),少则几百斤,多则数千斤。“毛毛鱼”的塘头价远低于规格鱼,一般只有3-3.5元/斤,其所占比例越大,养殖效益和亩产就越低。如何减少鱼塘中“毛毛鱼”比例?新会沙堆的黄颡鱼养殖户陈章凤认为,除了定期筛苗外,拉长转料过渡时间的效果更好。
据了解,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从0#料喂到6#料需要转6次料(有的只喂到3#料就出鱼了),一般饲料规格越大,价格越便宜。“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省饲料成本,很快从小号料转到大号料,而且每次转料过渡时间也短”,陈章凤告诉记者,由于饲料投喂不均,鱼塘中总有一部分小鱼,当转成大一号饲料后,这部分小鱼口太小吃不了大号料,即使能吃料也抢不过大鱼,养殖时间越长,与大鱼规格差距越大,最后就变成了塘底的“毛毛鱼”。
“如果在转料期间,在每次喂完大鱼后,再补喂一部分小一号鱼料,毛毛鱼的比例会大大降低”,陈章凤介绍,虽然也有部分养殖户在转料期间补喂小料,但是补喂的时间不够长,“建议比平常多喂2-3天,可以让规格更整齐些”。陈章凤按照这种方式养殖,一口塘可收获2万多斤鱼,其中只有100多斤“毛毛鱼”,而其他人的“毛毛鱼”重量在数百斤甚至数千斤。
“只要比别人做得更仔细些,每条鱼都能养成大鱼,单价和产量都会提高很多”,陈章凤表示,只要养到1两以上就算大鱼,按照目前的行情,至少比“毛毛鱼”高出6元/斤。此外,还不浪费鱼苗,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在同等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的规格和生长速度都比雌性的大、快,因此一般长得大、长得快的极有可能是雄性鱼。为了减少“毛毛鱼”比例、让鱼长得快,顺德、中山等地的养殖户习惯定期筛苗(不同鱼苗阶段用不同型号的筛),从放水花到出鱼,筛苗次数少则2-3次,多则5-6次,也有的高达9次,筛上的鱼苗留下继续养殖,筛下的鱼苗或出售或倒掉不要。
“虽然筛苗可以减少毛毛鱼,但也浪费了很多苗,同时增加了不少人工成本,费时费力。”陈章凤对筛苗的做法并不赞同。她表示,筛下的鱼苗如果倒掉不要,就浪费了之前的饲料和人工投入;但如果卖给他人,则不太道德,因为筛下的鱼苗多数是长得慢的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