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应县水产局 朱步锦
蟹塘种植水草的重要作用是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但在养蟹生产过程中水草往往会出现前期生长慢、中期生长旺(疯长)、后期净光光的现象,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生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指导员朱步锦不断推行种草方法的改进,效果十分明显。老蟹塘自然生水草少,目前正是种草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将改进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多品种
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特点进行多品种栽种,实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确保水草均衡存塘,安全生长。本地常用的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聚草、苦草、轮叶黑藻等,其中任一品种都不宜单一种植养蟹,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伊乐藻:生长早、生长快、净化水质强,但易疯长,遇高温易造成烂根烂叶而污染水质,导致河蟹生病或泛塘。
聚草:生长早、存塘时间长,但净化水质弱,养殖中后期水体不洁。
苦草:发芽生长迟,使塘口前期无草。净化水质强,河蟹喜食根茎形成大量漂浮草,捞草工作量大。
轮叶黑藻:晚春生长,生长慢,净化水质好。但河蟹等水生动物特别爱吃,种后不长时间就被吃光,形成光秃塘。
按照上述各个品种的生长特点,以及几年的实践,塘口几种水草适合的搭配比例为伊乐藻、聚草、苦草各占水草总量的30%左右,其它水草或轮叶黑藻占10%左右。
2、分畦间种
过去种草习惯于满塘栽种、满塘撒种。水草混合生长,形成早生草欺晚生草,速长草欺慢长草,且行船喂食或捞飘浮草不方便。分畦间种后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且有利于河蟹觅食和活动。具体方法,每畦栽种水草三行,行距为1.2米。例如:栽伊乐藻三行→留空幅2.4米→栽聚草三行→留空幅2.4米→苦草撒种2.4米→留空幅2.4米→再重复上述为第二轮回。栽草行向与塘向垂直或平行,用绳子边拉行边栽种水草,省工而简单。
3、疏密不均
通过分畦间种,并采取宽行窄距的方法,使水草存塘疏密不均,在行距1.2米的基础上,栽草株距控制在0.4米左右。水草长成后,形成不同品种的水草带和空白行,使塘口水草疏密不均。其好处除上面所说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严热的高温天中午河蟹会躲藏在水草密集区域的底部进行避暑。据往年多次测定,在严热高温天中午12点到下午15点时水草密集的表层水温高于无水草区的表层水温,但底部水温较凉,明显低于无水草区的底部水温。风力越小,水温差越大。而空白行为接受风光,促进水体增氧和良性循环提高了必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