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种好一半收”,蟹种的质量决定着成蟹养殖的产量与效益。在当前成蟹市场供需平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否选择到优质的蟹种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最近二年来,蟹种质量问题对河蟹的产量影响越来越大。多年来,由于亲蟹质量、培养技术、积温偏高和营养过剩等原因,致使蟹种早熟比例增大,为了提高蟹种质量,控制幼蟹性早熟比例,除重视育苗用亲蟹种质外,还须注重以下二点主要培育技术。
一、掌握蟹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蟹是变温动物,水温10℃以上开始吃食,12℃左右开始生长。20℃-28℃时生长最快,水温超过28℃时蜕壳受到抑制,30℃以上,基本不吃食,不生长;能忍受低温,但不能忍受水温突变的环境,一般温差3~4℃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2.溶氧: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
3.光照:喜弱光,怕较强阳光直射。
4.酸碱度:PH值要求保持在7.0~8.5之间。
5.隐蔽性:要求有一定量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以水花生、轮叶黑藻为主。
二、控制蟹种性早熟技术。
1.适度密养,以密度控早熟:实践证明,幼蟹早熟与养殖密度有关,只要密度适中,性早熟的比例会降低,建议亩放大眼幼体在1500g左右。
2.水温适宜,控温防早熟:实践证明,幼蟹性早熟与温度有关,积温高生长发育快,因此,夏季水温在28℃以内,水深须保持在1米左右;水温超过30℃以上时,建议水位最好达1.2米。
3.种植好水草,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防早熟:种好水草,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是蟹种培育中防止幼蟹性早熟的关键技术措施。种植的水草有水花生、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一般覆盖率占水面的35~50%;水草同时也是幼蟹的优质饵料,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防少,不会造成幼蟹早熟;水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可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稳定了水质;水草是幼蟹栖息、蜕壳的主要场所,茂密的水草可遮挡阳光直射,控制了水温,降低了常年积温,从而达到了控制蟹种性早熟的效果。
4.加强水质管理防早熟: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幼蟹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勤换水、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换水量占池水的20%左右。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每亩7.5-10公斤左右,使池水PH值稳定在7.5-8.5左右。另间隔一星期交叉泼洒光合细菌、EM原露等微生物制剂,让蟹池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5.加强投饵管理防早熟:幼蟹投饵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六月中旬前、九月中旬后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六月下旬、七、八、九月上旬以投喂植物性饲料和颗粒饵料为主,并控制投饵量。通过人为地控制其营养,减缓生长速度,以控制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