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车生1993年开始在南山岛养虾,而后转到企水镇,期间曾供职于一大型虾苗场,在对虾养殖、虾苗观察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说养虾犹如武林高手练武,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问题,杨车生也目前“练武”的关键点在防控对虾病害。
40天不变的稳定水色
笔者在见到杨车生之前,就听说杨车生在对虾调水方面很从容,采访过程中随他在虾塘边观察,各个塘的水色基本上相差不大,而杨车生本人也说,养虾这么多年他的虾塘在调水方面基本不成问题,“我养的上一造虾,从肥水开始,40天内虾塘基本上水色不变。”
纵使有多年的养殖经验,但是杨车生并不过分依赖经验,他说初步观察可以按照经验看,但是依旧应该用科学手段测量总钙磷、pH值、亚硝酸盐、总碱度等指标,“以pH值为例,我们这边pH值8.0左右,早上和傍晚分别测量,如果变化大就有倒藻的风险。”
杨车生认为调水的关键在于藻相平衡,主要是N、P、K三种营养盐的比例平衡,因为藻类的生长是抛物线周期生长的,如果营养盐充足,藻类就很有规律生长。杨车生说,“调水是养虾的基础,因为本身没办法避免病毒。当然,也有碰到水看着很好,各种指标都很好,都是依旧发病,我个人估计是病菌的问题引起的。”
防控病害是关键
“去年企水镇上的对虾红体病居多,好多年都没有了,去年突然蔓延得比较厉害。”杨车生说,对于红体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养殖难处在于防止隔壁塘的交叉传染,比如增氧机的泡沫、老鼠传播、鸟类传播等,一百多亩的池塘架设防鸟网等设备成本过高,对工厂化养殖适用,但对高位池养殖来说并不现实。
“而且,以前海区病菌比较少,养虾只需进行简单的海水消毒,到后来要增氧、调水肥藻,再到现在养虾的过程更加精细化,但也越来遇难。”杨车生说,现在不管哪个塘发病就随便排塘,对整个海区污染影响很大,养虾的自然环境不如以前了,病害也增多的问题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苗、调水、饲料投喂、病害预防、保肝护肝等每一个环节做好,不能嫌麻烦而忽略细节。
杨车生也一直在摸索减少病害的办法,去年开始尝试使用生物絮团标苗来应对早期对虾病害,以15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絮凝团标粗试验。“去年年底拿的虾苗不是很好,但是絮凝团标苗的方法依旧可以控制30天没问题。”杨车生说,标苗过程中情况很好,但遗憾的是在准备搬塘时,由于隔壁塘的交叉感染,标苗池也发生了红体病,因此没办法检验这批苗的养殖效果,他说虽然这不能应对红体病的交叉感染,但是对虾体本身抗逆性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