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渔排上,今年52岁的养殖户梁和平眯着眼望向青马方向的外海,脸上写满了期待。因为那片海域中的200多亩,不仅有他明年的全部希望,也将决定他从养牡蛎到养生蚝这一转型升级之路能否走得成功。
梁和平是芦浦人,从事牡蛎养殖已有20多年,经验非常丰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农民种菜、种粮一样。既然一直在养牡蛎,那为何都50多岁了还要摸索转养生蚝呢?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工。“现在想找挑牡蛎的小工很难,特别是春节期间更难,即使牡蛎长势好、市场旺销,可人工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明能到手的钱就是赚不到,心里着急呀!”眼瞅着近年来小工越来越难雇到,梁和平就开始琢磨着转养生蚝,因为生蚝可以按个卖,不需要雇小工来挑。
2009年,梁和平开始着手养殖生蚝的准备工作,除外出考察外,还添置了不少设备。在梁和平家的小院子里,记者看到墙角整齐码放着很多用于养殖生蚝的黑色小笼子。这些不起眼的小笼子,竟然一个就要50多元,而仅购买这些笼子就花了梁和平20多万元,并且是从河北千里迢迢运至玉环的。
由于我县及周边地区没有销售生蚝苗,2010年,梁和平从厦门购进一批生蚝苗在青马外海试养,没想到收成还不错,温州客商以每个2元或2.5元进行收购。于是,今年8月8日,初尝甜头的梁和平又从厦门购买了200多万个生蚝苗,并进行大规模养殖,本以为明年上半年就能迎来大丰收,可随之而来的“海葵”台风将梁和平的希望彻底“搅黄”了。
“生蚝放在笼子里养,风一大,生蚝的壳就全给刮碎了,小苗全死了。”为尽快弥补损失,为能尽快成功养殖生蚝,也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转型升级之路是正确的,今年10月,梁和平又从厦门购进了100多万个生蚝苗投入养殖。不过,由于水温低,生蚝长得慢,预计明年10月才能上市销售。
“目前,生蚝已长至1厘米左右,等到明年台风季,生蚝的外壳已长硬了,即使有台风来也不怕。”梁和平拿出计算器算了一笔账,按一个笼子的生蚝可以卖250元计算,明年仅养生蚝预计收入就可达50万元左右,这样他就能将购买笼子等设备的前期投入赚回来了。不过,被台风刮碎的生蚝苗损失的收回得指望下一年了。
在计算收成的同时,梁和平也在谋划着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原来,梁和平在前往厦门购买生蚝苗时发现,由于生蚝苗非常畅销,等他每次赶到厦门时,一些好苗已让事先得到消息、路途也近的广东等地养殖户抢购一空了。
为此,梁和平准备在生蚝养殖成功的基础上,着手进行育苗,实现生蚝苗自给自足。目前,梁和平正四处寻找合适的育苗场地。“我已与宁波大学专家谈好,由他们提供育苗技术。只要有好苗,生蚝的长势就能更快。”梁和平笑着告诉记者,养殖也要走转型升级之路,否则就跟不上形势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