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泥鳅是喂米糠、豆饼、鱼粉和黄粉虫的,是仿生态的养殖,已经可以卖了。”6月15日,在浙江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紫薇村,村民曾龙清指着七八口水塘里的泥鳅说。但是为了搞好人工繁殖,现在他不打算销售。“最迟也要到12月份再上市,那时泥鳅有10厘米长了,能卖上好价钱。”
曾龙清从网上看到养泥鳅效益比较好,想到现在市场上的泥鳅卖得蛮贵的,就准备养泥鳅。去年7月,在信用社扶持下,他从江苏引进了600公斤泥鳅苗,倒进4亩山垄田改成的塘里。为了养好泥鳅,他先是喂米糠、豆饼、鱼粉,到了11月他又养起黄粉虫,将黄粉虫拌进米糠里喂泥鳅。如今,他泥鳅的养殖面积已扩大到10亩。
“泥鳅养了快一年了,现在都可以吃了,有不少贩子知道我在养泥鳅,有的找来,想买些泥鳅,但我舍不得卖。”曾龙清说,主要原因是想再养一段时间,一来让它们长大些,二来正计划自己繁殖泥鳅。他试着用网箱繁殖,可是有一次夜里却损失了6公斤泥鳅,这些泥鳅想逃跑,一尾尾泥鳅的嘴巴全碰破了。网箱不行,他就专门建起5个水泥繁殖池,之后又到外面去学习技术,准备给泥鳅打催产针,自己学习孵化泥鳅苗,把泥鳅养殖规模尽快扩大。
“泥鳅的经济效益高,到年底,10厘米以上的泥鳅一斤卖20元。”他算了一笔账,一般一亩水塘可产1000公斤的泥鳅,亩利润有1万元以上,10亩水塘就是十几万的利润。对泥鳅养殖,曾龙清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