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对稳粮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显著作用。宁夏稻蟹生态种养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11年,全区稻田养蟹面积达到9.3万亩,打造了“蟹田稻”品牌,培育了河蟹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宁夏现代渔业发展和从渔农民增收探索出新方向。
一是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短短三年,种养范围由中卫、青铜峡、贺兰扩展到引黄灌区11个县(市、区)及农垦国营农场,基本实现了引黄灌区全覆盖。
二是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68个,1000亩以上的37个,全区90%以上稻田养蟹实现集中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养殖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大力发展稻田养成蟹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广稻田、池塘、湖泊(河道)相结合的“接力式”养殖,推广了稻田养蟹种、湖泊养成蟹、池塘育肥的养殖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宜渔资源,又有效解决了稻蟹用水矛盾。
四是经营模式进一步丰富。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社会化合作组织带动型、种养大户带动型及村集体带动型等多种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是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自治区财政整合各类资金,大力推动稻蟹生态种养技术的示范推广,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稻田养蟹快速发展。银川市、中卫市、贺兰县、青铜峡等重点水稻种植市(县),把稻田养蟹作为当年地方政府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力推进;全区各示范推广市、县、镇三级政府对稻田养蟹的补贴,最低每亩200元,最高达到500元。
六是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稻田养蟹对宁夏绝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来说,是新生事物。因此,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服务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自治区成立了稻田养蟹专家组,聘请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为技术顾问,每年从辽宁聘请10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技工全年蹲点指导服务。在具体工作中,把稻田养蟹与优质粮产业工程、粮食创高产示范活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业结构调整和灌区耕作制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水产与农技、农机部门、自治区与市县技术部门、外聘技术人员与本地技术人员的协调配合,建立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推动稻田养蟹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