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青海省初步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鱼增养殖发展模式,尤其是黄河两岸的虹鳟鱼养殖,前景看好。”7月17日,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说。
2008年,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水车村在村党支部原书记潘如成的带领下,13户村民每户出资5万元,共计65万元,于当年成立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虹鳟鱼网箱80个,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收回成本并产生收益。 “我们养殖的虹鳟鱼从去年底上市,现在批发价持续看好,合作社已经挣了30万元,没想到效益这么好。”今年70岁的水车村村民厍存福老人做梦也没想到庄户人家如今变为渔民的现实。
青海省渔业水域资源总面积1970万亩,其中,有鱼水面约1888万亩。由于绝大多数天然湖泊处于禁捕封育状态,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有64.32万亩,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的水面有50多万亩,这些水面水体洁净、水质优良,水温在3℃至22℃,终年不封冻,是国内外公认的养殖虹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据测算,沿黄水库(海产品库)可容纳网箱约2500亩,每年生产5万吨商品鱼,产值可达25亿元,相当于350万亩耕地的产值(每亩耕地按700元产值计)。目前,青海省虹鳟鱼养殖刚刚起步,网箱养殖面积76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到800吨,仅为可利用可养殖面积的4%,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