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宜兴区域以鳊鱼养殖为主,套养鲫鱼。养殖户苗种来源以自培为主,鲫鱼苗种4月份开始进苗,5月份鳊鱼苗种下塘。苗种亩产量可达1500斤/亩左右,高产可达1800斤/亩以上。自培苗种大大降低了苗种成本,提升了盈利能力。但是鲫鱼孢子虫病若防控不好则带来年底鲫鱼苗种颗粒无收的危险,同时还会影响到鳊鱼苗种的产量。笔者通过走访市场进行调研,再结合资料的查阅得出一些防控方法,希望能够对养户带来帮助。
一、概述
孢子虫属于黏体动物,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一类原生动物,但现在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其是一类以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化的后生动物寄生虫。自1825年首次在日内瓦湖白鲑肌肉中发现一黏体动物寄生以来,迄今已报到了2300余种。近2个世纪的研究历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对一些严重危害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品种的黏体动物依然知之甚少。
当前孢子虫病的防控没有特效药品,经过市场调研,治疗孢子虫病内服左旋咪唑、盐酸氯笨瓜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与用药时间关系较大,往往治疗后死亡率依然高达50%以上。
而只有全面了解其生活史、感染途径与机制、在宿主体内(包括无脊柱动物和鱼类)的移行与发育过程、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筛选有效的药物以最大限度降低黏体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所带来的危害。
综上所述,针对该疾病重在预防,要根据黏体动物的生活史等特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和发育
黏孢子虫的成熟孢子主要由壳瓣、孢质及极囊组成。
黏孢子的发生起源与发育于无脊椎动物宿主(主要为底栖寡、多毛类,例如水蚯蚓)的放射孢子虫侵染宿主鱼鳃、皮肤或鳍粘液细胞后释放的孢质团。经过鱼体内发育后,产生成熟孢子,释放入水体中,开始下一宿主感染阶段。
2、生活史与传播
孢子虫生活史和传播途径见下图(图4)
三、疾病发生和防控措施
1、病症及病理变化
宜兴区域鲫鱼病害主要是喉孢子虫病,感染早期,无明显症状。感染后期,并与整个喉部几乎被孢囊取代,出现明显厌食、游动缓慢、浮头及出血、坏死及炎性反应(见图5)。死亡迅速,会出现继发性感染。
2、流行病学
流行于江苏、湖北等地,尤其是江苏盐城鲫鱼主养区域。一般发病季节为先机6-7月或8-9月,估计放射孢子虫感染期为4月底至5月初。
3、防控方法
无论何种疾病,一但发病治疗都存困难和风险,孢子虫病尤其是喉孢子虫病病原寄生于组织内,用药治疗存在较大困难,且用药不当会造成鲫鱼死亡。因此,根据生活史是和传播过程,对孢子虫的寄主进行防范时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3.1 放苗前对池塘中的孢子虫寄主进行杀灭,使用敌百虫即可,使用剂量依据购买处兽医师。
3.2发病池塘,建议使用左旋咪唑、盐酸氯笨瓜等抗孢子虫药物进行拌饲内服。使用剂量依据购买处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