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 » 水产养殖 » 正文

关于水产养殖百科全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01 15:33:12    来源:中国海产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968    评论:0
导读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中国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
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淡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以投饵、施肥取得高产,并将各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另一类型是在湖泊、水库、河沟、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养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1986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约4600万亩(约占可养面积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内蒙古地区;水库占37%,分布全国;河沟占9%,主要在江苏、浙江水网地区。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1986年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库占 8%,其余为湖泊、河沟和水稻田的产量。
中国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
水产养殖的各种图片
水产养殖的各种图片(7张)
中国的海水养殖也有较久的历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养牡蛎和藻类养殖的记载。1986年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488万亩(占可供养殖面积2000万亩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海水珍珠、鲍、扇贝海参等。

世界概况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鱼、贝、虾、蟹类等水产品养殖的总产量约为600万吨,其中66%为淡水养殖产量,余为海水养殖产量。亚洲各国产量(中国占其中的半数)占养殖总产量的85%,苏联占6%,美洲和欧洲各占2%左右。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以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养殖最为发达。主要养殖当地的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如爪哇须鲃、胡子鲶、线鳢、蓝子鱼、长丝鲈、攀鲈和遮目鱼等,以及对虾、罗氏沼虾和贝类等。此外还养殖非鲫、草鱼、鲢、鳙等引进种类。泰国以养殖罗氏沼虾和对虾等著称,并以鱼、虾混养获得高产;稻田养鱼和贝类养殖也较普遍。菲律宾以养殖遮目鱼为主,用网箱和网围在半咸水或淡水中饲养,产量较高;同时也养其他鱼类和虾类。印度尼西亚早在14世纪时已在爪哇开始养殖遮目鱼,已开始在池塘养殖遮目鱼、鲶、非鲫、青鱼、草鱼、鲢、鳙以及罗氏沼虾和对虾等,稻田养鱼也有较久的历史。

南亚

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水产养殖发展最快,1980年养殖产量达40万吨,居世界第4位。过去仅利用废弃盐田养鱼,运河两岸都以池塘混养印度产的四种鲤科鱼类,并获得高产。此外也引进中国的青鱼、草鱼、鲢、鳙和非鲫等,还大量养虾。

东亚

除中国外,日本是这一地区水产养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整个亚洲的重点地区。日本的水产养殖采用封闭循环温流水高密度养殖系统,在湖泊和近海以网箱和围拦大面积精养鱼类,并在贝类养殖方面采用浮筏式垂挂养殖法等先进技术,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养殖对象为鲷、鳗、鲤、虹鳟、对虾、牡蛎、紫菜及珍珠、扇贝、鲍等海珍品,其中海水珍珠产量占世界首位。

美洲

养鱼主要供游钓用,其次为生产性养鱼。美国以养殖花点叉尾鲶、鲑、鳟、鲤等为主,其他主要养殖种类有牡蛎和蛤仔,虾类养殖也在发展。美国水产养殖产量每5年约增长1倍。

欧洲

欧洲以养鲤为主,其次是鲑、鳟,主要供游钓业用。苏联是欧洲主要的水产养殖国,产量主要由内陆海与水库提供,尤以养鲟称著,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同时鲑、鳟和鲤的养殖也较发达,还引进养殖的草鱼、鲢、鳙及斑点叉尾?等。东欧以养鲤为主,北欧的丹麦和挪威是养鳟中心,西欧普遍养鳟、鳗、牡蛎、贻贝和蛤仔。英国与荷兰还开始养殖鲆、鲽。

市场前景

全世界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因为:①全世界适于发展水产养殖的非洲、拉美等热带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4张)
和亚热带等地区尚有大片条件优越的水域尚未开发利用,而这些水域的生产力可高于其他地区。②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③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④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⑤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水产养殖与渔业生态、水产增养殖、鱼类生理生态、鱼类病理与免疫、渔业环境保护、鱼类遗传育种、鱼类营养与饲料

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与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
通过本专业学习,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②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③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④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⑤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的养殖工程、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⑥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意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言和发展趋势;⑦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⑨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和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关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学院拥有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应用水生生物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水产养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水生生物“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水产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是国内水产学科人才培养层次最高、最齐全的高等教学单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师62人、正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1人。近5年来(至2011年),我院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10余项,总经费739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80余项,省部级、市级和横向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近2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我院共受理国家专利1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主编并出版校级规划教材2部;主编和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出版实验教材6部,教材参考书5部。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400余篇,居全国水产院校首位。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于1993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9年被农业部重新认定为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1月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此基础上2000年该校获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设有水产养殖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动植物病原库、上海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 该校水产养殖学科在国内一直处于较高研究水平地位。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教授及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孟庆闻、苏锦祥和伍汉霖教授、水产增养殖学谭玉钧教授、鱼类种质资源学李思发教授等为我国和该校水产养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其中2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5名博士后出站人员)。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有近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由李思发教授主持的“浦江一号团头鲂”200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多年的建设,该校水产养殖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开展和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为今后学科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院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学科建设成绩斐然。水产养殖学科是内陆淡水水产增养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特色的水产学科,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6年获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水产养殖学1998年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部门预审,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国3个水产养殖国家重点学科之一。1998年获水产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3年我院自主设置湿地资源与环境学科,获湿地资源与环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有为,有所不为,学院力争在水产增养殖水产品质量控制湿地资源与环境两个方向上寻求较大突破。学院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完整的水产学科体系,优秀学生可以本-硕-博贯通培养。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水产一级学科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004年参加一级学科评估,全国排名第3位。
大连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的头院系,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水产养殖系,具有56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学院拥有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生物科学(水生生物学)4个本科专业和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个硕士点;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拥有二十余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学院拥有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00万元,包括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气、液相色谱仪、核酸工作站、凝胶成像仪等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先进的现代化大型仪器设备,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际合作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教学和科研成果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并有6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很多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为推动区域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现有在籍本科生700人,研究生400余人。学院共有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动物生理学、贝类学四门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其中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来科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研的各类科研项目有340项,其中国家海洋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81项,市厅级150项,包括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各类项目,项目总经费达3260万元。高位池养虾、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沉箱养鲍、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杂优水稻育种以及应用基因抗水稻病害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办有船舶公司、珍珠公司、网厂、纯净水厂、家禽育种中心等校办产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大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是集美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科之一,1972年上海水产学院南迁厦门时就设置了与水产养殖学相关的淡水养殖学专业,紧接着设置了海水养殖学,1998年淡水养殖学与海水养殖学合并为水产养殖学。2004年水产养殖学被福建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7人,硕士1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留学归国人员2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师德之星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福建省高等教育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厦门市拔尖人才1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
该学科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拥有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现有仪器1700多台件,价值210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多m。2007年学校投入750万元更新改造建设该学科的实验基地,实验基地的循环水等设备达国内同类实验基地的先进水平。此外与15个校外水产苗种繁育与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002年以来承担项目128项:国家863项目(含合作)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合作)19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海洋局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6项、福建省科技项目21项、福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项目8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7项、其他科研课题27项。经费3800多万元。
近3年科研成果40多项。其中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国际先进成果3项、国内领先成果10项、验收结题成果31项、申请和取得专利12项。在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90多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
该学科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同行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创建于1985年,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心,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水产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水产系“淡水鱼类养殖学”为省级示范重点课程,设有渔业技术综合建制实验室,建有先进的校内现代科研教学基地、名优水产动物研究所、水产科技服务部等附属机构。现有教职工33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1人,聘请校外知名教授4人,有博士11人,硕士14人。水产系设有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并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600余人。
水产系以水产养殖为特色,以水族科学与技术为增长点。水产系与国内外20多家水产界著名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水产高级实训班)、订单培养(企业直通人才)、定点实习、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重庆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挂靠我系,中国水产学会在我系首建“中国水产学会西南大学学生会员工作站”,会员已愈千人,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全国水产院校的楷模。
水产系以培养现代水产养殖、水族业高端管理与科技人才为主要目标,突出实践型、创业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创新实践为鲜明特色。水产系学生就业渠道广,就业单位遍及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及国家机关等,用人单位争招毕业生现象持续火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水产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实训班”,同时设置分专业方向教学模块。学生在3年内完成校内课程教育及毕业论文,最后1年学生根据选择的专业方向接受不同的定制培养,“高级实训班”学生将在我系与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的联合培养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加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以水产养殖学科为特色,尤其是在水产动物繁育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具有学科优势。水产系水产养殖学科确定为四个学科方向:即水产动物增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代谢与饲料,渔业资源与水环境。
水产动物增养殖:将在长江上游名优经济鱼类的驯养及人工繁育、名优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创新、原生观赏鱼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主攻方向,并向长江上游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的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方面拓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将进行水产动物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及药物研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保持以中药防治鱼类疾病为特色的研究工作优势。
水产动物营养代谢与饲料:将对水产动物代谢及营养需要、名优鱼类饲料和添加剂等进行研究及开发。
渔业资源与水环境:将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利用、水体污染的生物学评价和治理等开展深入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系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多位教师开始从事鱼类分类学、鱼类饲养与生殖生理调控、水生动物的疾病防治和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鉴于我校在水产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1999年被批准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并于同年成立水产养殖实验室,2003年获得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科点被纳入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2008年10月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
随着学科发展,专业实验课程逐渐增加,原水产养殖实验室逐渐向课程实验室分解,先后成立了鱼类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水生动物营养与代谢、水产动物病害诊断与防治、鱼类遗传与繁育、渔业环境与生态等6个课程实验室。课程实验室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2003年学校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将水产类各课程实验室和实习渔场进行整合,成立水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统一组织实验教学,领导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学校及国家“211工程”对中心建设的投入,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满足本科生扩招后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中心现有使用面积5200m2,仪器设备370余台件,总价值662余万元。
中心形成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和实验师8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人,平均年龄约为41岁。 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水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已逐步成熟,已经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成为我校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验教学基地。

养殖思路

1.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
2.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广盐性的,如虱目鱼、南美白对虾等甚至可在没有盐度的水体中生存。且海水品种在淡水中养殖,生产速度往往更快,病害也可大大减少。
3.北鱼南移:北方有许多优秀的水产品种以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北方地区许多广温性的鱼类在从苗种开始逐渐驯化后,完全可适应南方的生长环境,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其在原产地更快,效益也更为显著。
4.杂交优势:一个优秀的杂交种,其优势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生长速度、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如杂交大口鲶、杂交太阳鱼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品种。
5.仿野生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追求绿色食品也已成为时尚,这就必然导致了同一个品种野生的价格要高出人工养殖的许多倍。这一现象为养殖界人士拓宽了思路。如有人在四大家鱼塘里跨年度混养水鱼,结果养出的水鱼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售价不菲。
6.超大规格: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品种中,如果能养出超大规格的品种就会物以稀为贵,其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惊喜。如超大规格鲟鱼(5公斤以上),售价和售量都十分可观。
7.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养殖管理

养殖环境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科学投喂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3.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病防工作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市场调查

2013年中国近海海水养殖1551万吨,是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中,海水养殖产量超过海洋捕捞的唯一国家。其中,海水养殖占全国海水产品总产量的53.35%,占世界海水养殖总量的80%。
数据显示,当前国家耕地资源日益紧缺,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大力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海洋水产品,有利于改善食品结构,保证国家食品安全。海水产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也显著增加。
近海捕捞渔业高速增长下的隐患。各类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到海洋生物体内,难降解,高毒性物质在海产品体内的积累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部分养殖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投饵,滥用抗生素,也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臭氧应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砂滤、微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消毒、泡沫分离等。但随着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的应用,高密度、小水体的生产条件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的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1臭氧的特性
臭氧(O3 )又名活性氧,是氧气的同素异构体,易溶于水,在水中即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中间物质单原子氧和羟基(0H) 单原子氧氧化能力极强,羟基也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因此,臭氧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并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单原子氧和 羟基消毒作用的机理为:(1)臭氧可以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扩散进人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胞室内的酶而杀死病菌;(2)臭氧可与细菌细胞壁 脂类舣键反应,进人细菌体内
部,作用于脂蛋削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溶解。臭氧杀菌消毒、分解水中有机质及无机物的能力比常用的氯高出几百倍。而且由于臭氧不稳定,反应过后易生成氧和水,从而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 臭氧可以净化水质的依据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使得它对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伍学洲等在无菌罩(0.7m )通人臭氧,发现经臭氧作用20min和30min时大肠杆菌杀灭率为97.5% 和l00%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3 7% 和l00% ;对绿脓杆菌的杀灭率为84.6% 和89.8% 。Herbokd等报道20℃条件下将臭氧气体通人流动的水中, 当水中臭氧浓度达0.43mg/L时可将大肠杆菌100% 杀灭翟发林等报道在34℃ ±1℃时, 浓度为50mg/m 的臭氧可以在45min内将100ml塑料瓶内滴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全部杀灭白希尧等报道,浓度为1.5mg/L的臭氧溶液仅需lmin即可将试验中的黑曲霉和酵母等真菌100%,杀死,此外,臭氧对原虫及其卵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3 臭氧净化水质的特点
3.1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养殖用淡水或海水中对鱼类危害较大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态氰等均可被氧化为无毒的NO 、SO 、N,等有机物,同时无机物也可被降解生成对生物无毒的物质,从而降低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 和化学耗氧量(COD)
3.2 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对藻类等原生动植物起到迅速的杀灭作用,据孙晓红等报道,取赤潮海水进行30min臭氧处理后,红色赤潮海水完全氧化变为无色透明状,水中的夜光虫全部被杀死呈粉碎状。
3.3 臭氧可对水中存在的危害水生物健康的病原菌起到迅速有效的杀灭作用Kofich等比较了臭氧、CIO,、CI,、氯氮等对微笑隐孢子虫卵的杀灭作用. 结果表明lrng/kg的臭氧作用5min可灭活90% 的虫囊.而同浓度的CIO,经作用lh,CI,和氯氮均在浓度为80mg/kg且作用90rain后才达到了同样的作用效果。
3.4 由于臭氧在水中易分解为0,,所以不但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可使水体增氧,直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5 臭氧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水中的原有成分.能保持水中所含的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矿物质一
3.6 通过臭氧净化水源的同时,还可起到减少动物肠道内以宿主营养为生的细菌数 .降低幼菌营养消耗,而且使有益菌分泌的淀粉酶活性增强,提高了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效果,促使动物健康的生长
3.7 臭氧通过氧化絮凝作用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是无毒、无味能生物降解的物质。
4 影响臭氧作用效果的因素
4.1 臭氧的浓度任允许浓度内,一般加臭氧的浓度越高,杀灭细菌等的速度越快,作用效果越好,但应注意勿使其过量
4.2 水的温度相同的臭氧浓度,在不同的水温下,溶于水中的量不同。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度越高如30 时,溶解度为22% ,lO 时为54% .0cc为69%
4.3 水中的无机离子当水中存在较多无机离子时,会加速臭氧的分解,从而使臭氧的浓度降低,妨碍杀菌的效率一
4.4 水中的浑浊度据报道,当水的浑浊度在5mg/L以下时,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当浑浊度在5mg/L以上时,则有影响。因为此时有很大一部分的臭氧用于对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氧化分解上
5 水中残余臭氧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
姜国良等(2001)在臭氧对牙鲆和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中表明,当残余臭氧浓度为0.2~0.4mg/LH~经过l2h,牙鲆存活65% ;24h时为47% ;48h时为23% ;当浓度增加至0.5~0.8ml/L时,任何时段无一存活,Reid.B(1994)研究表明,l-5mg/1 的臭氧浓度是虾的致死浓度。Hubbs研究发现鱼类在残留臭氧浓度较高时的毒性反应,主要是运动和呼吸异常,随之失去平衡,鱼时而乱游时而静止,静止时鱼的侧面或肚皮朝上,最终导致鱼类死亡因此,虽然臭氧可显著净化水质,增加鱼虾产量,然而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涮整一当用于臭氧再循环水时,要使用小剂量(一般为0.05~0.3mg/L)和短时间(O.3~2min)接触一综上所述,由于臭氧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杀菌谱广.作用效果快而彻底,片且无二次污染.可通过分解无机物、有机质等来净化水质,并可增加溶氧因此,臭氧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消毒剂,可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及生活用水水质处理上而且臭氧可明显地改善水质,用于循环养殖系统中时,可大量地节约用水,降低用于温度控制所消耗的热能一因此,从长远来看,应用臭氧进行水质处理不失为~ 种经济、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春季养殖

一、抓好春放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积极利用气温回升的时机,联系购买好优质鱼种,加大品种调整力度,选择市场销售前景好的新品种,做好鱼种放养。春季是渔业生产苗种销售旺季,购买优质水产苗种,要注意供应单位是否具备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购进外来水产苗种是否有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在春投春放中,要注重大规格苗种的投放,做到品种优、质量好、规格大。由于当前气温低,以及春季气温变化大,要在春放工作中,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冻伤鱼种,操作要仔细,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二、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整理改造。在当前天气尚未转暖还不适合水产养殖的时间,应积极充分开发利用荒废地,整理成适于养殖的池塘,新增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抓好低标准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养殖标准,增加水产生产潜力。
三、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早做好全年养殖计划,规划好相应的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准备好渔业生产物资,及时开展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四、开展水产苗种繁殖的养殖者,要利用2~4月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亲本的投喂管理,增强亲鱼的体质,保证繁育质量。要提前做好鱼苗繁殖准备。做好繁殖设施检修,搞好亲本的引进更新和培育,确保鱼苗繁殖顺利进行。
五、抓好春季水产养殖及疾病的防治工作。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高发的季节,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注重改善水质,及时投喂饲料,加快鱼类恢复体质和生长。

秋季养殖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秋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前功尽弃,特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
水质调控: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因此一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兰绿藻的滋生形成“蓝淀水”;二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池塘应逐步加大换水量,少量多次,边进边排,防止水位过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并每隔1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用量5公斤/亩。米,保持池水PH值7.8~8.5,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壳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长。
饲料投喂:常规鱼投喂要提高饲料质量,日授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5%-6%;虾饲料中动物性饲料要求占60%,日投喂量是在池虾体重的7%-8%;河蟹增加荤性饲料比例,河蟹饲料动物性饲料占65%,日投喂量是螃蟹总重量的10%。从10月份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投喂量分别下降至鱼、虾、蟹总体重的3%、4%、4%-5%。另初秋、中秋是河蟹摄食水草、螺蛳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和螺蛳。甲鱼池塘养殖,进入秋季甲鱼养殖应以水质调节为主,水质好了,甲鱼的摄食量才能提高。建议养殖户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氮,两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合菌、硝化细菌等),壮大水体的有益微生物群,使养殖水体变好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保证饲料质量,符合甲鱼对蛋白与脂肪方面的需求,可在饲料中加入20%以下的鲜鱼或优质冰鲜鱼鱼浆投喂,可大大增强甲鱼摄食强度,提高其生长速度与肥满度。由于甲鱼食量增加,投喂时添加预防肠炎药物,如穿心莲、大蒜等,连用几天,效果较好。
病害防治:“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季节。因此,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建议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每隔2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和虾蟹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一次,同时在饲料里添加脱壳素、钙片、土霉素等药物投喂,每月一次。对于水质较差、水草减少的池塘,采取“先杀虫后杀菌”方法,虾蟹用纤虫净,鱼类用敌百虫,鱼虾蟹混养用鱼虫克星,全池泼洒;隔天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杀菌;3—5天后用生石灰5—10kg/亩。米化水全池泼洒。深秋,冷空气来临,气温下降,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热带养殖动物会受冷空气侵袭,需做好上市准备和防寒保暖措施。
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鱼虾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查测水色、透明度、PH值,及时捞掉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对河蟹、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技术要点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注水管理

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

投喂管理

充足的饵料,可促进草、鳊、鲤等吃食性鱼类的粪便肥水可带动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生长。一般每l00公斤草鱼和鳊鱼每天要投喂鲜嫩饲草20~30公斤、精饵料3~5公斤。另外,还要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类生长情况,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原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遵循“少量多次、勤投勤喂”的投饵施肥原则,让鱼吃饱吃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及营养需求合理投喂饵料。要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积累过冬所需能量。

巡塘管理

每天坚持早晨巡视鱼塘,观察塘内水质,鱼儿活动和摄食情况。如果日出前鲢、鳙鱼群集于水中央,人走进塘边即潜入水中,这样的“浮头”属正常现象,不需要抢救。如果草鱼“浮头”,体色变黄不集群,不怕人,须立即抢救。同时要及时打捞死鱼,清除草渣杂物,尽量保持鱼塘清洁。

水质管理

及时注换水或调节水质。如河(湖)水源水质较好,可定期(10至15天)注换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好天气,每15至20天使用一次复合微生物制剂,也可用生石灰(每亩12至1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注意用完微生物制剂后,不要上使用消毒杀菌剂。适时使用增氧设备,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的原则。同时备好急救“增氧灵”,预防缺氧浮头发生。无活水源的水池,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含量30%左右的漂白粉1克兑水浇泼,同时早晚适量泼施人粪尿。如是肥水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的鱼塘和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最好每亩塘用竹竿栏圈50~60平方米的水面,种上水浮莲和水花生等。

施肥管理

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一般亩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以使池水保持油绿色或茶绿色为宜)。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500公斤,间隔7~10天施1次)。秋末水温下降,应以施有机肥为主。

防病管理

每天要把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和杂物捞出,并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对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成鱼塘每隔15天左右用2~2.5公斤漂白粉溶水后泼洒食场周围,连续泼洒3天,每天一次,或在每公斤精料中加入500克大蒜泥(将蒜头捣碎成泥)和1000克食盐喂鱼,以防治细菌性鱼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或90%晶体敌百虫0.5克,溶于水后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以防治鱼类寄生虫病。

轮捕轮放

一般采用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方法,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适时应用诱捕网将其捕捞上市,同时视养殖要求补放小鱼种。捕捞要选在水温较低、池水溶氧量较高时进行。一般宜在黎明捕鱼,以供早市。如鱼有浮头现象,严禁拉网捕鱼。先将诱捕网沉于食场水底,举后开食将鱼引到食区,再缓慢提起网的四角,将网内的商品鱼捕获上市。因此,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使回池的鱼种有一段顶水时间,以冲洗过多粘液,增加溶氧量,防止鱼浮头。待池水和鱼群恢复正常状态后,再按养殖要求补放小鱼种。

越冬准备

未达上市规格或不能出售的苗种、成鱼及亲鱼,宜在秋季的前期即水温15℃~12℃期间按照常规程序并塘,或分品种、分规格专塘养殖过冬,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如甲鱼、鳜鱼、革胡子鲶等,不要大小混杂养殖过多。越冬池要清塘消毒,池塘要深灌水,一般水深为2~3米。

抗旱技术

1. 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 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 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 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5. 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6. 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7. 做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灾害损失。
8. 针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

海洋生态混养

2014年6月24日,为了解决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的环境污染问题,加拿大开发了一种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海洋生态混养系统。截至2014年,该模式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海洋生态混养系统
海洋生态混养系统(5张)
据悉,该海洋生态混养系统利用海水的自然过滤功能来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同时,鱼类所排出的废弃物可由日本大扇贝吸收,而其他排泄物则可通过糖海带转化为硝酸盐和磷等有机物,从而有助于减轻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文/佚名)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breed.haichaninfo.com/show-533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0相关评论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