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落榜到南下打工,从开公司赚钱到一无所有,从参加自学考试获本科文凭到考取研究生……在务川自治县,一名“80后”在读研究生走过坎坷人生路。如今,他又回老家编织起自己的养殖梦。
他叫邹刚,是务川自治县黄都镇茅台村茅台组一位腼腆的小伙子。2001年,高考落榜后的邹刚,和许多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一样,打上背包,南下广州打工。4年里,他与人合伙做过生意,帮人看过工厂,还在成都开了一家涂料公司,当起了老板。但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他输了个精光。
怎么办呢?考虑再三,邹刚决定参加自学考试,用知识充实和改变自己。最终,他自学考上了贵州财经学院工业企业管理本科专业。2007年,本科毕业后,他又考取了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在学校里,邹刚对所学的养殖专业很感兴趣,课余邹刚常常和导师探讨养殖科研课题,有时也上网查阅相关的养殖知识。
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刚发现广州黄鳝市场特别好。“我何不回家利用家乡独特的自然条件饲养黄鳝呢?”
黄都镇森林覆盖率48%,是务川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而且有2万亩良田,水源丰富,十分适宜发展环保养殖业。
打定主意,他在导师、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回到家乡开始搞养殖。今年2月份,邹刚又到四川景阳市专门学习了黄鳝养殖技术。
邹刚告诉我们,他采取生态链养殖模式发展养殖。先购买40头种牛,实行养殖生产牛和肉牛相结合,进行短期育肥、流动发展;通过养牛储肥,牛粪中的微生物供黄鳝食用,这种循环式的生态链养殖模式,大大缩小了成本。如果养殖的黄鳝成功上市,一年可赢利30多万元。
为让这笔生意更加稳妥,邹刚还成立了务川自治县农驯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7人,总共出资30万元。邹刚说,申请成立这样的合作社,主要是为了带动村民们共同发展养殖致富,同时也是为了使产出的黄鳝不愁销路,让合伙人吃下“定心丸”。
如今,在黄都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邹刚的黄鳝池、牛圈等设施已修建完工。7月底,他将到余庆、湄潭购进500公斤鳝种,并在当地购进40头种牛,开始发展养殖业。
“我们7个人先搞试点,待成功后,将带领村里的人养黄鳝,壮大养殖规模,让村民致富。”邹刚说,学以致用,不管什么文凭,只要能就业创造财富,什么工作都一样。